9月23日,记者从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系列发布会(第一场)上获悉,近年来,我省一批标识度高的文艺作品广受好评,一批标志性强的项目建设落地推进,产业吸引力、供给力、影响力明显增强,文旅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作用突出。
精品创作 文艺事业上高原攀高峰
据介绍,近年来,我省文艺创作精品迭出,推出了话剧《平凡的世界》《路遥》、舞剧《青铜》、秦腔《关西夫子》等一批优秀剧目,话剧《长安第二碗》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情景剧《延安保育院1946》获“红色故事会”全国大赛特等奖,8部作品入选文旅部“百年百部”优秀剧目,话剧《共产党宣言》《路遥》全国巡演百余场,“陕派话剧”继“长安画派”之后,成为陕西文化又一新的标志性符号。“十三五”时期,“文华大奖”获奖数量全国第一。举办的首届国家级秦腔艺术盛会——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20余项活动惠及线上线下群众600余万人次,充分展示了我省艺术人才培养和剧目创作的丰硕成果。
重大任务精彩圆满。组织横山腰鼓参加庆祝建党100周年《伟大征程》文艺演出,受到文旅部通报表扬。从厅系统抽调优秀干部和近千名演职人员,担负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组织协调、文艺演出等任务,彰显了文旅人的责任与担当。
保护利用 文化资源深挖潜变优势
我省有人类非遗代表名录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87项、省级674项。近年来,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主场活动中,组织288项非遗项目、412类非遗产品线上线下展销。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12个国家重点扶持非遗工坊建设稳步推进。
在全国首家发布红色文化地图,梳理全省233处重点红色资源,推出25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部红色旅游广播作品入选首届全国旅游公益广告,全国十大红色旅游目的地延安位居第五,全国最具人气五大红色旅游演出陕西占四席。
编制《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覆盖黄河流域10市82县区100个重点项目。
体系建设 公共文化补短板强弱项
全省118家公共图书馆、119家文化馆、2万余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向社会免费开放,安康等4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选派2240名文化系统工作者,投入资金5700余万元支持“三区”建设。
开展群众性歌咏合唱、广场舞集中展演、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农民工诗歌朗诵会等公共文化活动5300余场次,惠及人民群众近2600万人次,形成了陕西群众文化节、阅读文化节、戏曲进乡村等一批群众文化品牌。“延安过大年”“欢乐送基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推出惠民便民举措133项,发放文旅惠民卡券70余万张。“荟文化·惠生活”陕西文旅惠民演出“送文化、种文化”效应彰显。
创新驱动 文旅融合提质量增效益
2021西安丝路旅博会邀请15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节、展商参加,签约重点文旅项目34个、金额174.78亿元。制定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实施意见》,在建续建项目326个,计划投资6400亿元。“十四五”时期,全省新建重点项目524个,计划投资8500亿元。深入开展文化产业“十百千”培育工程,全省现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基地11个,国家动漫认定企业10家,相关联企业营收达25.88亿元。
围绕建设全域旅游示范省,着眼提质扩容、升华内涵,推动文化游、民俗游、生态游、康养游、红色游、乡村游等业态蓬勃发展,全省现有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5个、旅游度假区1个、A级旅游景区503个(5A级11个)。打造《长恨歌》《延安 延安》《驼铃传奇》等具有科技感、沉浸式、场景化旅游演艺70余台。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列入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夏明勤 王嘉)(责任编辑:和谐陕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