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又称八月节、仲秋节、拜月,节、团圆节等。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始于唐朝,盛行于宋,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唐宋诗词中常常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寄托思乡,思亲之情。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