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真人图书馆(Living Library),它是一个虚拟的概念,它分享一个理念“我们每个人的经历本身就是一本书”,通过把不同人生经历的人邀请到一起以一种面对面沟通的形式来完成“图书”的阅读。
二、发源背景
真人图书馆,最早的活动其实源于丹麦哥本哈根5位年轻人创立的“停止暴力组织”。
2000年7月,该组织受到丹麦罗斯基德音乐节邀请,举办了一次活动,叫做“真人图书馆”,即现场出借75本真人书与观众互动。其宗旨就是反暴力、鼓励对话、消除偏见,在观众之间建立一种友谊。
三、发展经过
在瑞典南方地区马尔默图书馆,就有一个真人图书馆,可以让读者“借”一个活生生的人与你交谈,这个人能比一本书给你提供更多的见识。某个周末,该图书馆就将1名伊斯兰教长、1名记者、1名穆斯林妇女和1名吉普赛人在内的9人组成一个团体,供大众“租借”,人们可在图书馆的户外咖啡馆与真人书进行45分钟的谈话。这差不多是在2005年。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真人图书馆这一全新的概念在欧洲流行开来,当年就有丹麦、匈牙利、芬兰、冰岛、葡萄牙等欧洲国家举办了十多次真人图书馆活动,同样是这一年,图书馆行业也开始涉及此项活动。之后,真人图书馆活动渐渐波及到美国、加拿大、日本、巴西、墨西哥、泰国……我们中国,则是在2009年3月18日,由上海交通大学首次尝试。翌年,洛阳的某个英语沙龙也模仿着做起来,而台湾世新大学图书馆则将教师作为真人图书纳入了馆藏。
四、真人图书馆的发展优势
真人图书馆有别于图书的优势在于它提供的真人书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种服务通常你在其他地方无法得到。读者阅读真人图书的方式是通过交谈,因此真人图书馆经常为真人图书标注出他们最适合阅读内容的标签。真人图书的大部分生活时间可能是需要人们更多理解的,他们对于自己标示的这类话题很有人生感悟。资料显示,国外的真人书有球迷、女消防员、殡葬经理、女权主义者、治疗康复师、流浪汉、艾滋病患者、警察、素食者、男女同性恋、政客、脱衣舞女郎、新闻记者、外来移民、残疾人等各阶层的人选,他们都是志愿者。当然要招募到一本好的真人书非常困难,首先他们是免费被借阅的,其次每个人都要有能力将自己的人生经验、隐性活态资源与他人分享。另外,真人书和读者之间还要建立一种良好的沟通和理解关系,经常会面对面地探讨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或者信仰,这些话题都是读者之前从没有接触过的。从某种程度上说,真人图书馆的使命不仅是让读者获取一些自己好奇的知识,了解不一样的人生经验、丰富见闻、多读书、多了解社会的机会,还是为了消除不同群体之间的歧视,增强人们的安全感,这也是我们阅读纸质图书所不太可能获得的最直接的感受。
五、真人图书馆在各国的发展
案例:
瑞典 在瑞典,存在着以拾荒为生的年轻人,这个人还有一份正职工作,一边读大学,一边义务教导自闭症小孩。这位名叫约翰的年轻男子,在图书馆分类中属于特殊类别“垃圾掏客”。约翰并非缺钱,而是不满资本主义大量制造与抛弃,造成资源浪费,于是在垃圾堆中找寻可用品,从身上套的衣服、脚上穿的鞋子、代步用的自行车、装书用的背包,全都在垃圾堆中寻得。但他也有困扰,因为法律规定“尚未清理的垃圾算私人资产”,因此常与住户或商家产生冲突。
中国 真人图书馆这种文化形态中国在2009进入中国,2012年迅速遍及十多个城市。在上海、北京、广州、成都、苏州等一些城市,“真人书”阅读活动已经依托学校、书店、咖啡馆、图书馆等平台开展起来,并立足社会公益,所有阅读活动都是免费的。
2009年3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首次尝试真人图书馆。
2012年3月17日,成都首家“真人图书馆”正式开放,6本真人书被阅读。
2012年9月15日,南京师范大学“真人图书馆”开馆。
2012年11月23日,苏州大学“真人图书馆”开馆,3本真人书被阅读。
六、“真人图书馆”的借阅构想
秉承“敦德励学、知行相长”的校训,图书馆也义不容辞的承担着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而真人图书馆这种新型的图书阅读方式,对于解决当代大学生的许多个性化服务需要,有着很大的优势,也能从更高层次上满足我们读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