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体。产业集群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它不仅可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而且也正在成为提高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新力量。
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正式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概念。从本质上看,波特将集群看作是一个自我增强的系统,这一系统刺激集群内企业的竞争战略,同时也刺激集群本身的竞争力。他认为,这些过程部分地依赖于人际关系、面对面的交流、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等,所以集群理论将网络理论与竞争联系起来。他进一步指出:集群提供了一种新理论方法去探讨网络、社会资本和市民参与影响竞争的机制。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产业的竞争优势,而产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彼此相关的产业集群。正是产业集群因为空间集聚而表现出来的强劲、持续竞争优势,才不断地支撑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载体。对于产业集群的竞争与创新优势,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加以分析和概括。总的来说,对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主流解释,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概括。
1.纯经济学对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解释。其一是新古典主流经济学从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角度对集群的经济动因进行的分析。新古典主流经济学家认为,不同企业分享公共基础设施并伴随垂直和水平一体化的延伸,会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产业集群竞争的价格基础和生产成本优势。企业集群产生的外部经济效应,有利于要素和产品专业化市场的发育,从而降低流通成本。其二是主流经济学从规模效益递增与专业化分工着眼对企业空间聚集的解释。随着当代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分工细化和市场扩展,规模效益递增已经成为经济发展领域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而规模效益递增的根本原因则在于专业化分工。在规模经济、低运输费用和高制造业投入的情况下,产业活动的空间格局演化将导致产业聚集和产业中心区的形成。在产业聚集的过程中,相关企业会按照产业链的需求,根据利润率变化,形成相对完整的配套分工,甚至构建起很高的社会化协作体系。在这样一种体系中,企业的原材料、设备的采购半径大大缩小。随产业兴起而发育的交易网络,又减少了企业销售环节和营销成本,从而并获得较高的规模效益。
2.从新经济社会学角度分析产业集群优势的产生的原因。新经济社会学家主要运用交易费用的分析方法。威廉姆森认为,建立在共同产业文化背景下的人与人之间信任基础上的集群,有助于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小数目条件导致的交易费用增加。前者是因为,具有外部经济的空间集聚,可以增加交易频率和降低区位成本,使交易的空间范围和交易对象相对稳定;后者是因为,数目众多的企业在地理上接近,增加了市场参与的角色,使市场机制更容易发挥作用。所以根植于地方社会网络的集群,能够有效地抑制机会主义,增加彼此的信息交流,成功的降低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的降低既是促进企业结网成群的诱因,又是集群壮大的推动力。而企业以此为基础结网群居形成的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柔性产业组织”,可以实现集群内企业竞争与合作的统一,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和资源整合能力,进而确定特定集群的竞争优势。
格兰诺维特的“嵌入性”理论认为,经济行为是嵌入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中的。社会关系、网络结构的限制而又促成了人们的经济行为。在他看来,不同交易归属于不同组织的原因不在于组织节约了交易成本,而在于经济行动者的社会关系、社会网络的作用。从根本上说,信任是嵌入网络的核心机制。嵌入性决定了经济活动者之间存在稳定的、持续的社会网络互动,而且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产业集群区内企业地理位置邻近,容易建立信用机制和相互信赖关系,从而大大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同时节约空间交易成本,实现企业间联合开发、信息资源共享、金融担保等的合作。集群区内企业之间保持着一种充满活力的非正式关系,在一个环境快速变化的动态环境里,这种垂直一体化安排比远距离的企业联盟安排,更加具有效率。
3.从技术经济学角度对集群创新的研究。技术经济学派认为,产业相关的企业聚集在一个地区,既加强了彼此的竞争,又产生相互学习的效应,使原来基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发展为创新创业优势,加快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促使新业务与新企业的衍生。早期人们一般认为科技投入是创新的主要推动力,但随着对创新过程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创新过程的规律并非像传统理论所描述的那样是一种线性过程。近年来,演化论和组织学习的观点对创新的影响非常大,人们逐渐认识到创新是一个个体和群体共同参与的演化过程,创新一方面是特定部门、特定技术的个体活动;另一方面也是一种集体行动,不同部门、企业之间的互动学习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地区经济中的创新常常来自产业集群(王缉慈等,2001)。现代经济中多数关键性的创新不可能由单个企业完成,企业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只有部分来自于企业内部,更多的新知识来自于企业外部。产业集群内不仅存在大量有创新压力的企业和研究机构,而且拥有稳定的促进学习、交流和进步的共生机制。因此,产业集群为企业和各种组织的创新活动提供了一种合作过程,为创新活动提供了个体和群体两方面的优势。与单个企业不同,集群创新能力大小的决定因素不仅仅取决于某个创新个体,同时也取决于产业集群的结构和共生机制;取决于集群内部组织间知识的生产与分配;取决于对基础知识的依赖和利用程度;取决于完成创新并产生经济价值的整个系统,这一点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更为重要。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可能更取决于集群内部的创新结构,而发达国家的产业集群创新能力主要由企业的创新和扩散来实现(Bell&Albu,1999)。产业集群是培育企业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温床,企业彼此接近,激烈竞争的压力,不甘人后的自尊需要,当地高级顾客的需求,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一家企业的知识创新很容易外溢至区内的其他企业,这种创新的外部效应是产业集群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国内外研究主要运用经济学、社会学、技术经济学等理论从集群本身剖析了产业集聚的优势,研究的主要理论视域锁定于产业集群内部的运行规律,更多地强调地方发展的内源性资源和能力,并且集中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政策研究。这些研究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政策上都为各国发展集群经济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迈克·波特,国家竞争优势,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王缉慈,论全球经济背景下的地方产业集群—地方竞争优势的源泉,战略管理,2001,6。
(3)格兰诺维特,作为社会结构的经济制度:分析框架,广西社会科学,2001,3。
(4)刘友金,关于集群创新优势的研究与启示,经济学动态,2003, 2。
(5)魏江,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与技术学习,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6)威廉姆森,交易、治理与经济效率,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