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沫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年: 2012
定价: 38.00元
索书号:I247.51/16
馆藏地:文学图书阅览室(图书馆314)
ISBN: 978-7-5153-1093-0
杨沫(1914.09.25~1995.12.11),当代女作家。原名杨成业,笔名杨君默、杨默。原籍湖南湘阴。 生于北京,1995年12月11日逝世。曾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全国作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北京文学》主编等职务。其代表作是描写一个知识女性成长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小说于1958年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欢迎,并被改编为电影。
《青春之歌》以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的“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
林道静是一个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转变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革命典型,地主阶级出身,封建阶级,资产阶级的教育,生母的悲惨身世及继母的非人虐待,使她有可能成为革命战士,然而历程又是十分艰难的,其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苦闷彷徨阶段,林道静为抗婚而离家出走,幻想到社会上寻求个人出路,然而残酷的现实使得林道静只能以死抵抗,这表现出当时知识分子走投无路的真实写照。第二,追求探索阶段,在共产党员卢嘉川的思想启发下,林道静毅然与恋人余永泽决裂,走上了革命道路。第三,成长阶段,在革命斗争中,林道静不断地改造旧我,铸造崭新的灵魂,成为一名合格的革命战士。在这三个阶段中,林道静主要经历了三次决裂,第一次为了寻求个人的解放,与封建家庭决裂,第二次为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与封建阶级决裂,第三次为了整个民族的解放,与旧我决裂。激越青春,民族危难,革命战争,坎坷爱情,造就了坚强、隐忍、富有理想和追求的林道静。
在那个社会政局极其动荡、民族危机严重、国土逐渐沦陷的时期,面对消极抗日的卖国政府和大肆侵略的日本人,青年人的信仰发生动摇了,前路一片黑暗,看不清方向,辨不明真假,分不清对错,有人埋首故纸堆不问政事(余永泽),有人醉心名利灯红酒绿(李槐英),也有人随波逐流趋炎附势(戴愉)。在时代的滚滚洪流前,有人被裹挟前行,有人却能掌握时代脉搏,乘风破浪,与旧势力进行抗争,开辟新天地,担当起“唤醒民众”的责任。
正如狄更斯的《双城记》 开头的一段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这是愚蠢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代,这是怀疑的时代;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我们面前应有尽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都将直上天堂,我们都将直下地狱。”世事本如此,有正必有邪,有光处必有影。一个社会发生变革的时期,打破一切、重塑一切的过程中拥有无限的可能性(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via.豆瓣读书
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