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分,多少有些气候学上的寒意。由于误道,中午才赶到朱雀国家森林公园。抬头从深红色连香树叶族缝隙间看到远山一片安静,就连一只小鸟也没遇到,更觉得这里有一种空旷,整个山谷似乎还在晨睡当中。只是那高山顶一堆白雪提醒我们,山的奇秀高洁。
走在布满华榛的青石板路上,我的脚很轻,深怕踩碎了它们的梦,春天的生机。一颗颗野生的毛栗子也落地哀叹,对天空的回忆。我忽然想到王维的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在此回味一下诗的禅意,不能不去想东西方哲学不同的精髓。如今我们失去了一颗纯净的心灵,在世俗中滚滚挣扎,为了获取更多物欲,早已不去想一个人活着的意义。
禅师走远了,似乎东渡日本了;许多禅意有时竟要从日本禅师那里获得启示,很是无光彩的事。文化的传递,毕竟需要真能坐得住的人尽其一生的领悟,也只是一知半解啊。
这里山谷有溪水,真的很好;不像有些峪口是干峪,见不到水,自然就很有些不同的灵秀之气。尽管是秋色向晚的季节,看不到那些黄色的花蕊,可是依旧能触摸到一片片矮小细弱的竹林。佛家语: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清清翠竹,尽是法身。只是那些翠竹黄了叶片,就像是护送最后一批远道而归的黄花,一种圆寂。
一边想着一边走着,拾级而上,不知不觉来到一处小桥流水巨石旁,可能是净心潭吧,水天一色,甚是洗净一腔梦想的碎语,化为不可言说的静思。
多少年努力,为了什么?这又给我们带来什么幸福?人生失意的教训又是什么?我突然在水面上隐乎看到孔子曰:君子必慎独也。光而不耀。耀了又怎么样?不耀又怎么样?感慨万千。
人处在什么环境下就想什么问题。在城市中,有谁去想那些终极的不着边的大问题。比如说老子老讲什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看着眼前奇秀峰之险,天柱峰的巍巍乎,以及冰川遗迹巨石如海的场面,亿万年前,我们人类在那?经过了挂天飞瀑,小龙女潭水美目兮兮;我们的心依旧去寻觅我们不知道的美景。可惜时间来不及了。等我们气喘吁吁爬到畅远台,也就是聚仙台附近,已是下午三点多了,山中起了大雾。继续前行,被景区管理阻挡:山中雾起,很有可能下雪,加之山道湿滑,没等我们赶到另一景点高山草甸天就黑了,回来时怕有危险。眼见咬牙再走二个多小时就会登上冰晶顶,一览重山小,可是无法实现。
只好下山,恨不得自己变为一块飞来石,如石猴一般,蹲伏在各个峰峦层叠,孤峰入云。最不济也站在朱雀崖一跃而下,最美的遐想。
一路下来,走到一个亭阁,石壁刻为:仙境。我思忖此山为何不见一座寺庙?难道这里世外桃源?想来也不是,怕只有一种解释,那位诸侯王爷封山所致。记得唐朝诗人韩愈有句诗:云横秦岭家何在?就是说家国是一家,不能留恋,还是要为当政者服务的。古代时期里,有举孝廉,不出仕,隐居在此,被官府查知,要抓去砍了头。不被我用,就不能留存。看来隐居是个危险的职业啊。正告后来者此处无所隐瞒,没有寺庙。
来到山底一家农家乐,将主人养的一只公鸡杀了吃了。眼看着游人稀少,也许不到几天后这里就封山了,天真的冷了,说不定今冬的雪会很大。